共享充电宝逆袭:王思聪沉默无言,陈欧出了口恶气

2017年5月4日,在陈欧宣布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融资后,王思聪在朋友圈立贴:“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两年后,共享充电宝却活得很好,2019年3月,街电COO何顺对《晚点LatePost》记者表示,共享充电宝行业头部玩家已基本实现盈利。 共享充电宝这事儿,成了。 01 共享充电宝的逆袭 9月,在一片涨价声中,共享充电宝行业再次受到关注。多家媒体报道称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共享充电宝已涨价到3-4元/小时,微博上网友吐槽遇到了8元/小时甚至12元/小时的共享充电宝。 这还不算夸张。前段时间我去广州一家医院发现,一个不知名共享充电宝单价已高达4元/15分钟,算下来,一小时单价已在16元。而且该共享充电宝采取固定式设计,你只能站在立桩旁边充电,还得看着屏幕上的轮播广告。我当时心里就吐槽,这TM简直就是抢钱。现在看来,原来不只是这家医院,移动充电都跟猪肉一样,曾经是看似日常的消费,却在一夜之间变得奢侈。 都是带着“共享”名义的“无人租赁”经济,共享单车与共享充电宝两个行业的命运却相差甚远。 2017年,王思聪不看好共享充电宝时,正是共享单车补贴大战最疯狂的时候,当时,不论是ofo还是摩拜单车都处于高光时刻。2017博鳌亚洲论坛上,ofo创始人戴威成最年轻企业家,意气风发的他,在当时立下了一个FLAG:2020年将不会有人再买自行车。6月,马化腾和朱啸虎在朋友圈争论的话题是摩拜和ofo谁是第一以及谁的商业模式更好,当时,共享单车是互联网行业最热赛道。到了年底,情况急转直下,ofo与摩拜单车资金告急,押金难退等问题纷至沓来。2018年4月摩拜被美团收购算是找到下家,不那么幸运的ofo走上艰难的自救道路。 尽管今天共享单车市场还有青桔、哈啰等玩家在混战,但行业整体在煎熬,残局难下。共享单车当年可是资本心头好,现象级赛道,阿里腾讯两大巨头重注,多个玩家喊出了成长为百亿美元公司目标,今天市场却略显尴尬,行业都在迷茫,整体趋于理性。 共享充电宝却从不被看好到今天渐成气候,Trustdata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份,国内充电宝市场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1.33亿,2018平均月度用户数也超过了1个亿,“三电一兽”四分天下:街电市场份额28.6%,小电27.0%,怪兽充电25.1%,来电15.6%。收购摩拜单车重押共享单车赛道的美团,也正准备在全国范围大规模重启共享充电宝项目,这是美团第三次启动这一项目,美团对市场有了新的判断。 共享充电宝,很有可能会成为无人租赁式“共享”经济这一波潮流中最大的赢家。为什么我们会高估共享单车,低估共享充电宝?为什么共享充电宝可以逆袭? 02 共享充电宝如何成了? 当初人们不看好共享充电宝的理由,大抵如下:第一、手机续航在变长,人们对充电宝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弱;第二、就算需要充电宝,自己买一个几十元的随身携带就可以,凭什么要花冤枉钱啊?第三;就算想要使用充电宝,谁愿意给押金做韭菜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然而市场却将华丽的数据摔在了唱衰者的脸上,人们高估了手机续航进步的速度,却低估了用户的懒惰程度。 发布会上手机公司都会强调新品续航的提升,比如最近的iPhone 11发布会,苹果就吹嘘iPhone11续航比iPhoneXR多了1小时,iPhone11Pro增加了4小时,ProMax增加了5小时。如果你将苹果关于续航吹过的牛做一个统计就会发现,iPhone今天的续航已超过三天,但事实上智能手机基本都免不了一天一充,iPhone也不例外,在外面你会用4G、用GPS、会高亮屏幕,你会一直用手机,电量就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刷刷刷往下掉,有时候手机还有50%的电,就开始出现“续航焦虑症”。 充电宝是刚需,在锂电池后的新技术出来前,依然会是刚需。然而,越来越多用户不愿意带充电宝出门。智能手机一直在努力干掉用户钱包和钥匙,取代银行卡、取代公交卡、取代身份证、取代钥匙,既然钱包钥匙都不愿意带,谁愿意带个沉甸甸的充电宝呢? 女生出门都会带包,但她们包里永远塞得满满当当,一般没有充电宝的位置;男生出门要么不带包,带包也懒得带充电宝。自带充电宝回家还要补电,麻烦。你看刷脸支付正在高速普及,带着手机的人们都懒得从荷包里掏出手机展示二维码,甚至拿着的手机都懒得解锁,科技在培养人们的惰性,让懒惰的人们更懒,这个速度和程度是超出你我预期的。你比你自己想象的要懒,懒人经济的蛋糕比你想象的要大。 而且共享充电宝使用门槛在降低。微信和支付宝小程序的普及,免除了用户安装App的烦恼,支付宝信用分的普及则让免押金成为共享充电宝的标配,根据Trustdata在《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行业发展分析简报》中给出的数据,2019年共享充电宝信用免押金订单占比已达到95.4%,微信支付也正在加快信用支付的步伐。共享充电宝的使用门槛降低了,用户不用担心自己成为韭菜。 以我个人为例,当初我认为我不可能是共享充电宝的目标用户,我习惯带充电宝出门。有一个朋友送了一张面值200元的共享充电宝储值卡给我,我当时一脸懵逼:这货还需要储值卡?当时共享充电宝很多是前一个小时免费的,我猴年马月才能用完啊?后来体验了就一个感受:真香!共享充电宝成了我的习惯,有时候车在商场停车场,充电宝在车里我都懒得拿。现在,那张储值卡早已用尽,现在我自己花钱用着“高价电”。 用户有刚需、使用门槛降低这两个特质在共享单车上同样存在,为什么共享充电宝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涨价,为什么共享充电宝就可以率先实现盈利,为什么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可以逆袭呢? 03 充电宝凭什么逆袭单车? 表面上的原因很容易找到。 共享单车硬件成本更高,风吹雨淋容易破损,用户随地摆放会影响公共交通,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线下的运营和维护,因此很难盈利。反观共享充电宝,基本只需一次性的硬件和部署投入,只要有合适的定价和足够的订单,就可在产品周期内实现盈利。 但深层次看,原因却不止于此。 共享充电宝的运作体系中,各地代理商、商家跟平台都是共同利益者,代理商和商家会参与到共享充电宝的收益分成中,对于商家来说,共享充电宝是其服务能力的加分项,因此一般都不排斥。正是因为这样的运作体系,让平台变得更轻,代理商扮演拓点和维护角色,商家则负责看护,市场投站和维护成本都低了不少。 共享单车非常考验用户素质,是否破坏单车、是否给车上私锁、是否不按规范停车,平台都很难去约束用户,这增加了平台的风险成本。共享充电宝没有这些问题,因为它都摆放在有人盯着的场所,比如餐厅、商场等等,这些点位是利益共同体,这时候,用户想要破坏都很难。 在共享单车运作体系中,共享单车平台的共同利益者只有一个,就是城市管理者。共享单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然而却带来一些交通问题,比如乱停乱放问题,正是因为此,越来越多城市对共享单车采取准入、招标制,限定数量的同时提出较高维护要求,这进一步增加了平台成本。 可见,共享充电宝不只是财务模型更优,其运作体系也更轻一些,具备更好的盈利基础。 04 被小瞧的场景垄断能力 当市场教育成熟后,头部平台互们开始有默契地共同涨价,作为其利益共同体的代理商和商家自然是支持,而消费者却没有更多选择,共享充电宝将进入规模盈利阶段。 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涨价潮,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是CPI,什么都在涨价凭什么充电就不能涨价?然而事实上却不是如此,虽然共享充电宝目前是“三电一兽”四分天下,但本质上每一家都实现了特定空间的场景垄断。 你会发现,一个商场,一个餐厅,一个楼层,往往只有一个共享充电宝品牌存在,一个品牌拿到一个点位的准入,如果可以,自然希望排他,这样用户就只能用自家的充电宝,而且事实上,自己拥有了定价权。为什么我在广州某医院看到的共享充电是4元/15分钟,在马路对面的商场却只有2元/小时?因为一个共享充电宝垄断了一个地方,就掌握了定价权。 有人说,你涨价了我不用就是,但正如前文所言,你使用共享充电宝就是要图方便,手机没电时让你穿过一条街去用便宜几元钱的充电宝你还方便吗? 注意:定价权不是无限上调价格,而是采取适当的定价模型中让平台的利益最大化。共享充电宝涨价到8元/小时的地方,肯定有很多人是不会用的,但平台如此定价,是基于大数据去分析,基于这一地点的人流量、消费水平、用户历史行为综合定价,实现平台利益最大化。平台不会去关注你一个人的决策逻辑,只会看全局最优。一个商场的共享充电宝是8元/小时,隔壁餐厅却可能只有4元/小时,这就是数据的力量。 基于场景空间垄断的商业模式,不是共享充电宝首创。在好点的餐厅,你买一罐可口可乐要5元;在五星级酒店的冰箱里,一罐可口可乐要20元;在高端酒吧,你点一罐可口可乐要50元。同样是一杯可乐,不同地方不同价格,就是因为场景不同,价格不同,共享充电宝能够涨价道理是一样的,说得更直白点,这就是“坐地起价”。 如果是涉及到公共服务,“坐地起价”是不对的,有一次看新闻,有个城市的房产交易中心的复印费用高达20元/张,市场价才1元/张,这是在城市公共资源的基础上,自然是不合理的,同样,如果是在医院、车站这样的公共场所,共享充电宝定价十几元/小时,物价部门恐怕不会坐视不管。 本罗超频道(ID:luochaotmt) 共享单车,却不具备这样的场景垄断能力,一个地方不大可能只有一种颜色的共享单车,毕竟共享单车承载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角色,共享单车很难“坐地起价”,其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已经引发一堆吐槽,消费者有选择,就很难定高价。 场景垄断能力,是共享充电宝真正的核心价值。 从共享充电宝逆袭共享单车来看,资本的判断、巨头的判断、大佬的判断都不一定是对的,市场才是唯一的终极裁判。共享充电宝的故事没有共享单车的“连接城市生活”、“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这么性感,共享充电宝对于巨头而言没有类似于移动支付入口这样的核心价值,然而,却可以实打实地赚钱,是一个很好的生意。或许正是看清这一点,具备590万年度活跃商家资源的美团,才要第三次重启共享充电宝这一业务吧。至于能不能成,则是后话了。

苹果新品逃不掉“真香”真理吗?

距离9月20日,苹果正式发售iPhone 11 系列手机还有两三天时间。作者周围很多朋友在9月11日看完发布会后极力吐槽这款iPhone 11 落伍了,不会再买,9月13日晚上八点新品预售后,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购买,苹果新品似乎依然逃离不了“真香”真理。 为什么是“真香”? 没有5G,续航没有大幅度的提升,最大的变化似乎仅在“三摄”上做文章,以至于有媒体撰文说苹果开始成为一家相机公司了。 但很多人还是在一阵吐槽中,选择点击购买按钮,付款坐等收货。 在笔者看来,如此多的果粉们以及非果粉们,在吐槽苹果新品没有诚意,没有新意,没有创新表示不会买的同时,悄悄在苹果官网、天猫官方旗舰店和京东旗舰店里加购了最新的苹果手机的真正原因是,iOS系统的流畅性以及简单易操作是最吸引用户购买的地方,这也是诸多果粉们选择苹果手机最重要的原因。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时间成为比金钱以及其他几乎所有事物都珍贵的东西。相对于安卓机而言,在同等网速情况下,苹果手机系统的流畅性要比安卓手机更高,A13芯片能够相对给用户节省更多的时间。 此外,很多手机小白更青睐于苹果,而极客玩家们则更喜欢安卓系统的开放属性。毕竟,相对于极客玩家而言,手机小白的比例可能更高。 再者,苹果手机的保值能力更强。一部今年年初发布的红米K20 Pro在发售两个月后,宣布降价两百块,在赶上“京东618,全民搞批发”的促销节日再降价200元,加上优惠券,你甚至可以以不到两千元的价格拿到本年度截至目前的“大机霸”。一年后,红米K20 Pro这款旗舰机二手往出去卖的话,可能连1000块钱都卖不了。可见折损之快。与之形成对比,一款2015年的ipad mini,当时售价不到四千,在2019年五月份以二手价格出售时仍然能够抵得上1000元的价格。这也就是说,两年多时间,折损在2000元,平均一天使用折旧仅1块多。 所以,苹果机型在如今,依然摆脱不了“真香”的真理。 苹果销售策略转变 苹果手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然保持着“真香”真理,除了早期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之外,这与在乔布斯离世,库克接任后的营销手段和供应链管理策略是分不开的。 在苹果新品发布会召开后,天风证券知名分析师郭明錤发布报告称,iPhone 11在中国大陆首周末的预购表现强于预期,并上调出货量到至多7500万部。 此外,在报告中,郭明錤还表示新款的配色更受欢迎。iPhone 11 Pro的暗夜绿色和iPhone 11 的绿色出货日期均需要两到三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从报告中来看,即使不支持5G,即使续航并没有多大进步,即使也就加了一个超广角摄像头,即使也就增加了一款绿色版本,但苹果的销量还是超过了预期。除了苹果本身的品牌效应外,更大的原因在于价格。 64GB内存的iPhone 11售价5499元,在支持旧款换新之后,对于中国区那些使用iPhone 6S和iPhone 7系列的用户,这款手机可能是他们更好地一个升级选择,价格也更适配。24期免息分期付款也在很大程度上给那些冲动型消费者一个更好地选择。 京东商城的首发预售图也证明了苹果公司销售策略的正确性,iPhone 11系预售增长了超过480%。当然,预售并不一定等于发售,但这样的预售“势头”至少能够说明今年的iPhone 11 系手机还是值得一买。

消费金融迎政策加码 新机遇下如何练内功比拼核心竞争力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表示,监管支持消费信贷发展,这与当前扩大内需、支持消费升级的大环境相匹配。银保监会也支持金融机构去挖掘这一市场。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百花齐放,在强监管、去杠杆的市场环境下,作为这一领域的核心力量,消费金融公司已经从跑马圈地到规模与质量并重的时代,迎来了新的竞争格局。 如何抢滩消费金融市场?各家消费金融也使出浑身解数提高核心竞争力,如行业内头部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马上金融之所以能够快速实现发展,与成立之初就重视金融科技自主能力密切相关,并不断的创新新场景及新服务。 01 政策加码下群雄逐鹿 绿色智能等新场景带来新机遇 消费金融在不断政策利好加码下,正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行业政策暖风频频,2018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主要参与方有银行、分期购平台、电商平台和消费金融公司等。在该领域已基本完成“跑马圈地”,形成群雄逐鹿的格局。截至2019年7月底,已有27家消费金融公司拿到牌照,其中24家消费金融公司已开业。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出现,快速推动了消费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低收入群体日益增长的消费信贷需求。 今年8月27日下发的意见则意味着,消费金融被再一次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而“绿色智能产品信贷”等特殊的新场景正引领新趋势。意见第十九条明确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对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智能家居、节水器具等绿色智能产品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发展绿色产业一直是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努力方向,也是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殷切希望。而消费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绿色金融方面的探索必不可少。 不少头部机构均提前布局。据了解,马上金融一直在绿色金融方面实践, 成立4年以来,通过自身业务优势,积极拓展绿色产品消费信贷场景,已经建立了以绿色信贷、智能信贷、循环额度信贷为核心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 “我们以不断以科技创新,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带给用户更有‘温度’的消费金融服务,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马上金融创始人兼CEO赵国庆表示,依靠科技与资源优势,将普惠传达给每一位消费者,帮助其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公司长期以来的愿景。 02 分化的下半场 练内功比拼核心竞争力 虽然前景广阔,但消费金融市场也面临愈发激烈的竞争。业内人士表示,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的政策环境将愈加完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分化更为明显。 银行方面,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收缩战线。经济观察报报道,根据半年报,在公布个人消费贷款数据的上市银行中,大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再来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情况。日前,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陆续披露半年报业绩,盈利能力持续分化,头部公司仍保持相对优势。 苦练内功才能在优胜劣汰中生存。今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副主任庞雪峰指出,2018年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加强风险防控,不断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整体实现了平稳发展。但当前行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在风险防控能力、科学发展理念、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合规经营意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还存在很大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消费金融公司应进一步修炼内功,加快自身改革提升,在助力经济“稳增长”中努力实现规范、理性、可持续发展。 其实,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场景、风控、获客能力的内功比拼一直在继续。赵国庆指出,风控是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科技成为消费金融公司提升风控能力的重要手段。马上金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控体系和风控流程,构建上百个风险模型,用于自动化审批流程,可以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进行精确评估,有效地防范信用和欺诈风险,大幅度提升了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马上金融不良率同比下降0.73个百分点。对于不良率的下降,赵国庆表示,最近一年马上金融的风险指标每个月都在创新低,预计今年下半年风险水平还会继续降低。“公司通过多项风控措施,有效保障新增贷款质量良好,回款率持续提升,不良率呈持续下降趋势。” 也有行业专家分析指出,在场景争夺战中,很考验平台的综合能力。尤其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稳定持续发展,消费场景及风控能力或成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两大核心竞争力,不排除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肖远企9月11日表示,消费金融、消费信贷不能因为信用卡不良贷款率高了就不做,“银行不做还有别人做”。在他看来,如果正规银行机构做好消费金融贷款,能够对不良的市场参与者形成“挤出效应”,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循环。 对于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许多业内人士则认为,只有那些坚持合规运营、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不断下沉、开拓自己的消费场景,拥有自己的忠实客群。同时,对这些客户进行细分,给客户更优的体验,提供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才能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消费金融行业走的更远。

宝骏、新宝骏,五菱在打一张什么样的牌?

多年来一直在低端、低价市场领域深耕的宝骏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强烈的固有印象,但“新宝骏”却摇身一变成为上汽通用五菱旗下所谓的“高端品牌”,这种转变的确会让很多人觉得有些别扭。 那么新宝骏真的能与过去的宝骏品牌形成切割吗?它真的能在高端乘用车市场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新宝骏推出的车型又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在产品质量与服务上的相对高端? 这些问题都是新宝骏推出之后留给市场的巨大疑问。 宝骏“低端低价”已经深入人心,新宝骏难以扭转形象 需要特别帮上汽通用五菱“澄清”的就是,虽然名字叫“新宝骏”,但这并不代表是宝骏品牌的更新换代,新宝骏与“宝骏”一样都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独立的子品牌。宝骏还是那个便宜的宝骏,平行于宝骏品牌的“新宝骏”却与宝骏的廉价定位没有什么关系了。今年4月份正式推出之后,新宝骏品牌已经亮相了旗下RS-5及RM-5、RC-6这几款车型。而从这些新款车型的价格上,我们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出新宝骏与宝骏的区别。 根据官网信息显示,“新宝骏”旗下首款产品RS-5车型的指导价在9.78万到13.58万元之间,新宝骏RM-5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位在8.68万到12.08万元之间,新宝骏RC-6车型的官方指导价在8.48万到12.38万元之间,品牌车型均价保持在十万元左右。 十万元的平均售价当然完全不能算得上是“高端”,但相比于过去的宝骏热销款车型,我们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出新宝骏想要往中高端市场上定位的态度了。过去宝骏品牌旗下的车型售价往往在5万到7万元之间,有的车型价格甚至更低,所以长期以来宝骏品牌一直是低端市场、廉价车市场的代名词,但此次新宝骏近乎“翻倍”的定价策略似乎正在让宝骏品牌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但低端市场一直是一把“双刃剑”,宝骏品牌低端形象深入人心、难以转变的背景下,承袭宝骏之名的新宝骏就真的能够那么容易地扭转自己的品牌形象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宝骏品牌的发展历史。 2010年,随着国内各大车厂“合资自主热潮”的爆发,宝骏品牌正式诞生。在宝骏推出的同一时段里,还有2008年发布的“理念”、与宝骏同年创建的“启辰”、2013年在上海车展期间亮相的首望、之诺、天越、开利、朗世、华骐、佳跃等等合资自主品牌。 但“合资自主热潮”来得快去的也快,各大车企集中押宝之后,合资自主车市场却逐渐归于平静。多年之后,上面罗列出的大多数合资自主品牌纷纷折戟沉沙、销声匿迹,但宝骏却“成功”地活了下来。不仅活了下来,它还活得有滋有味。 宝骏品牌这些年来在自己细分市场里的表现可谓“强势”,还不时冲击着“销售冠军”的宝座。其中,MPV产品宝骏730是宝骏品牌旗下第一款称得上是“成功”的车型,随后的紧凑型SUV宝骏560、定价更便宜的小型SUV宝骏510、相对时尚现代的紧凑型SUV宝骏530等产品在市场上都获得了不错的销量。 相关数据统计信息显示,2018年上汽通用五菱一共实现的汽车总销量为2077007辆,国内销量为2060007辆,其中宝骏品牌的销售量为879077辆,占比超过40%。在宝骏品牌旗下的热门车型中,宝骏510、宝骏530、宝骏730这三款车型的总销量为536681辆,占到宝骏品牌年销量的60%以上。 价格便宜、颜值尚可、空间表现优异、性价比超高、实用“耐操”、保养及维修费用低……基于这些特质,宝骏品牌在一众中低端合资自主车品牌中“脱颖而出”,同时也给宝骏品牌打上了深深的“廉价”烙印。因为产品售价极低,主销产品价格最低甚至在4万元左右就能买到,高的也不过只有7万元,这让宝骏一直被业界定性为“廉价爆款车”。 但这个世界上显然并不存在真正的“低价高质”商品,宝骏品牌车型十分廉价的背后,是宝骏一直以来所面临的海量质量投诉与口碑争议。 就在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发布公告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自2019年8月12日起,召回共计32658辆宝骏品牌的汽车”,被召回的车辆主要集中在宝骏530和730这两款畅销车型上。至于本次召回的原因,官方解释称是“由于发动机控制模块(ECU)软件标定原因,可能引起变速器离合减震弹簧滑块受异常冲击,极端情况下车辆动力输出中断,存在安全隐患”。 而在这一次的大规模召回之前,宝骏品牌在两年前其实就已经有过一次召回。2017年,宝骏宣布旗下宝骏560、730车型进行大规模召回,涉及车辆多达930000辆。官方称此次召回的原因是“供应商供货有问题,有部分油箱通气胶管在长期使用会可能会出现老化开裂的现象,在极端的情况下油箱加满油的时候可能出现燃油蒸汽泄露,存在安全隐患”。 至于针对宝骏旗下各款车型的吐槽与各类质量问题投诉,网上更是“不胜枚举”,毕竟对于一款4万到7万元的车来说,消费者无法寄希望于它真的能够做到“完全省心”。但不管怎样,立足低端的宝骏品牌确实成功打开了市场,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宝骏品牌的成功之处。不过,在背负着大量槽点与问题的情况之下,“低端低价”成为宝骏的标签固然无可厚非,但想要要往上走的“新宝骏”势必会受到宝骏品牌固有标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可谓不大。 宝骏品牌“低端低价”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新宝骏”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自己的品牌形象,这是新宝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面对的困境。 新宝骏的销量并不能令人满意,“老宝骏”也在同步沉沦 根据官方的定义,“新宝骏”的全新之处在于,它主推“设计、智能、网联”这几大卖点,同时启用了全新的钻石车标。新宝骏车型是基于R平台进行打造,搭载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智能车联网系统。 简单来说,新宝骏试图搭载的是“智能科技”+“颜值”这两个汽车市场快车道,试图在这些方面做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溢价。可惜,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新宝骏的表现并不能令人满意。 上市半年以来,被寄予厚望的新宝骏旗下首款RS-5车型销量甚至还未过万台,与此同时,老款宝骏SUV车型还在逐渐“风光不再”,过去月销2到4万辆的火热态势正在变得一去不复返,目前的月销售量已经下跌到了万辆左右。 另外,过去将宝骏品牌捧上“神坛”的宝骏730车型也失去了往日的荣光。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乘用车市场大环境的不景气,这款曾经被称为“MPV神车”的爆款车型在2016年12月创下月销超5万辆的纪录之后,就一路下跌。时间来到2019年,宝骏730在今年5月份的销售数据只有2000多辆,六月份也只有3400多辆。 深究新宝骏与宝骏面临全面颓势的原因,还是在于宝骏方面根本没有这个经验与能力来运作中高端的产品。新宝骏上市以来,它在国内以一二线城市为代表的主要市场中销售表现非常差,品牌推广以及渠道建设上相对于其他同级别品牌均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 至于“老宝骏”品牌过去在低端乘用车市场上的优势,它正面对着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而变得越来越“无力”,消费者的观望态度愈发明显。相关市场销量预测显示,未来宝骏品牌的年销售量可能将会就此陷入低潮,低端品牌可能会只有30到40万之间的年销量,新推的高端品牌也可能只有60到70万的年销量。 而不论是新宝骏还是“老宝骏”,它所代表的10万元区间的微客车型市场正在面临残酷的“拐点”。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市场的迭代,国内的10万元以下微客车型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萎缩,它势必将要步过去的小型车市场和小型SUV市场的“后尘”。 各大分析机构也持有着类似的观点,相关大数据分析显示,2019到2022年期间,国内低级别车市的整体销量很有可能会从目前的400万辆左右下滑到200万辆左右,其中大部分的低级别车用户将向10万到15万元的价格区间转移。 行业大趋势之下,“老宝骏”的销售表现正在沉沦,而新宝骏虽然触摸到了10到15万元级别车型的“边”,但品牌本身还不能承载起这一价格区间。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新宝骏客户由五菱老车主转化而来的客户比例非常有限,这就决定了新宝骏需要在10万元档汽车市场中与一众大牌“硬碰硬”,它自然也就占不到什么优势。 相关调查统计显示,新宝骏RS-5早期的八千名用户中,五菱老用户的比例只有两成,将近八成的购买者为非五菱用户;另外,新宝骏RS-5车型中的低配版本并未受到市场良好的接纳,相反,在RS-5的前六千辆已售车型中,价格达13万元的高配车型占比近七成。这同样意味着新宝骏不仅无法利用起过去老宝骏的廉价优势,还要在13万元左右的市场中面临大量品牌的激烈竞争,最终导致的结果当然就是销量不佳。 以新宝骏RS-5等为代表的车型销售表现已经证明了新宝骏品牌的前进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未来新宝骏品牌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如何改变“老宝骏”带来的低端标签,这些工作都还任重道远。 推出“新宝骏”品牌及相关新车型、市场传出宝骏730将换标五菱并归于五菱品牌旗下、提升新宝骏的品牌定位与价位段……这些措施都很明显地表现出了上汽通用五菱方面想要将“新宝骏”与宝骏、五菱品牌作切割,向中高端市场进发的态度。 新宝骏选择的一条“智能科技”+“颜值”之路也可以算得上是目前国内汽车新品牌想要谋求突破的“主流”之路,但这条路是否真的能够走通就谁也说不准了。 不得不说的是,过去五菱、宝骏品牌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成功地切入了当时无人进入的廉价微客车空白市场,基于先发优势,它们才得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新宝骏目前想要切入的却是汽车市场中主流品牌云集、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它需要与长城、吉利、长安、广汽等乘用车车企一起在10万元以上的市场区间“厮杀”,这就很难说新宝骏是否能再次取得成功了,甚至原有业务还会有被“拖累”的风险。 对于新宝骏目前已经推出的几款车型来说,新宝骏RS-5就不多说了,它沿袭了宝骏一直以来的SUV基因,倒是RC-6轿跑车型更加引人关注。为什么?因为轿跑背后代表的轿车市场才是考验新宝骏品牌真正成色的主要指标,而想要在轿车市场站稳脚跟的难度也是最大的。 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张子盛曾对媒体表示,“新宝骏的使命不是性价比,而是打造差异化。通过差异化的服务、差异化的产品、差异化的商业模式,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和更大的信心”,新宝骏想要切割宝骏品牌、打造独立品牌影响力的“野心”已经很明显了,上汽的背景以及它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当然也让市场上没有人敢真的对新宝骏的未来发展掉以轻心。不过市场也是残酷的,未来新宝骏究竟能否在它所宣称的“高端”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这还需要时间以及消费者的检验。

苹果发布会漏掉的这个,能帮你省下一笔话费。

最近,编辑部一位 199 斤的肥宅给自己办了一个 199 元的手机套餐。 我们起初以为他是想调侃一下自己的体重,结果他却一本正经的告诉我们: 「 和体重没关系,是流量根本不够用啊!」 「 到处都是 WiFi 你连一下不就好了?」 「 公共 WiFi 太慢了,不用!」 是不是所有公共 WiFi 都卡,差评君不知道;但至少同事们一致认为发布会现场的 WiFi 热点不怎么好用。 就连乔帮主在发布 FaceTime 的时候都提醒在场观众暂时关掉电脑上的 WiFi。 来源:WWDC 2010 录影 结果还是有人不听话,视频一卡一卡的。 来源:WWDC 2010 录影 虽然不怎么参加发布会,但经常坐高铁的差评君在体验了几次「 高铁 WiFi 」之后就放弃了: 因为这玩意儿是真卡啊!在高铁上甚至还不如直接用 4G 来得快。 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个大概:连 WiFi 的人多了,热点负担不过来,自然 WiFi 就用不了了,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很少有人能说得清。 不过随着 iPhone 11 宣布搭载 WiFi 6 之后,以后公共场所的 WiFi 网速可能再也不会卡到绝望了。 虽然最先支持 WiFi …

靠Play Pass反击Apple Arcade,谷歌有胜算吗?

果粉们如期在金秋九月收获了苹果的付费大礼包,“劝氪系列”中,游戏订阅服务Apple Arcade,花费4.99美元就可以全家畅玩Arcade类目下的所有游戏,目前有一百多款,其中不乏来自育碧、万达南梦宫、世嘉等知名游戏公司的独占作品。 目前,Apple Arcade已经让不少人发出“入股不亏”的真香感慨,外媒更称之为“游戏领域最划算的交易之一”。 面对这种局面,另一大阵营的谷歌自然有点难受了。 前不久,谷歌暗搓搓研发的游戏订阅服务Play Pass就被泄露了,看起来定位和Apple Arcade一样,包含了一系列游戏应用程序,《纪念碑谷》《星霸股》《旧共和国骑士》等都位列其中,价格显示为每月4.99美元。这自然而然被看做是谷歌对苹果的一次反击。 其实谷歌试图分游戏订阅蛋糕的意图早已有之。2018年,谷歌就推出了主机版的游戏订阅服务Google Stadia,不过受到来自传统游戏主机厂,如索尼的PS Plus,微软的Xbox Game Pass,以及任天堂的Nintendo Switch Online;以及一些拥有第一方作品的游戏公司,如育碧、EA自己的订阅服务Uplay+、EA Access等的重重压力,Google Stadia从订阅模式到价格都备受争议。 那么,这一次回到智能手机的主场,谷歌有可能成功吗? 想成为手游界Netflix,先把苹果挑下马 智能手机的全球化,让苹果和谷歌这两个巨无霸的“全家桶”产品,总是能所向披靡地获取高速增长。 单看内容产业,Apple Music与Google PlayMusic All-Access,就在音乐订阅服务上与Pandora和Spotify等流媒体服务竞争,Apple News+与谷歌流媒体服务,先后吸引了不少老牌新闻媒体。在视频领域,谷歌的YouTubeTV与苹果的Apple TV+也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如今,战火毫不意外地烧到了游戏领域。而这次,苹果显然占据了先发优势,谷歌Play Pass虽然还没有更多细节流出,但不过作为对标Apple Arcade的服务,以及参考此前Stadia的操作,目测Play Pass也会选择与游戏厂商合作,把生态内的游戏全都打包吸引用户付费。 不过,有三个亮点值得在谷歌发布会前提前锁定一下: 1.内容壁垒。独占游戏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刚刚过去的秋季发布会上,Apple Arcade获得了诸多游戏大厂的支持,引入了超过100款高质量游戏,其中就包括了《索尼克赛车》、Beyond a Steel Sky、Lego Brawls、Hot Lava、The Pathless 等独立游戏,不能移植到 Android 平台。换句话说,苹果已经拿下了一大部分游戏的“移动端独占权”,谷歌Play Pass “成龙”还是“成虫”,这一仗至关重要。 2.费用及分成。长期以来,移动端游戏的主流模式就是“免费下载+内购付费”。如果选择进入平台的付费订阅频道, Apple Arcade中的游戏就不会再出现在App Store上,这意味着“免费”所能吸引的流量将直接告罄。 为了平衡移动端游戏开发者的利益,苹果有意将资源向买断制游戏与中小游戏开发商倾斜,投入了 5 亿美元作为保底收入,保证首批参与项目的开发商能获得足够的分成收入。做到了Apple Arcade 内提供的游戏没有广告,没有内购。同时,参与 Apple Arcade …

小米一亿像素新机:放大8倍,细节依旧清晰震撼

小米手机官方微博称:#1亿像素照片# 有多大?分辨率高达12032 x 9024,单张文件超过40MB,看上去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直接上样片放大2倍、4倍、甚至8倍,细节依旧清晰震撼,手机拍照迈入1亿像素时代,明天见!9月24日 #小米5G新品发布会# 官方并没有透露首发机型,但考虑到小米9 Pro 5G版本后置4800万三摄,因此猜测可能是MIX Alpha首发1亿像素。 除此之外,小米MIX Alpha还可能首发屏下摄像头,搭载高通骁龙855 Plus处理器,支持5G网络。 关于小米MIX Alpha的外观,网传是长这样的: 小米创始人雷军也表示:小米MIX Alpha非常震撼,绝对是颠覆性的。

深扒车好多:领先者的意识自觉与攀登者的边缘哲学

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的国内乘用车市场格局变化,给二手车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今的二手车电商,也早已褪去了几年前的青涩,整个行业开始步入精细化运营阶段。而坐在二手车电商头把交椅的车好多以及旗下瓜子二手车,所吸引到的关注也会更多一些。 就在中秋前夕,车好多集团CEO杨浩涌在集团成立四周年之际发表了一封内部信,对过去一段时间的成绩进行总结的同时,也对未来发展做出了详细的规划。透过内部信中的规划,车好多作为领先者的意识自觉与一路走来的“边缘哲学”也浮出水面。 领先者的意识自觉:广告曝光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2019年7月,瓜子二手车APP的行业独占率达36.15%,是第二名的近7倍。而在过去所有人的认知当中,瓜子二手车也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在行业“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到来之际,瓜子二手车也用行动为整个行业进行预热。 据杨浩涌发布的内部信显示,接下来瓜子将继续广告投入,这一举措势必会增加品牌和整个行业的曝光度,简单粗暴却行之有效,对整个行业销量都会起到提振作用。而且还能细水长流,强化用户内心深处对二手车电商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而作为发起者的瓜子二手车无疑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从大环境来看,进入2019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在此背景下二手车表现突出,成为推动汽车大流通的重要抓手。 天时地利已至,这时候巨大的广告曝光无疑是二手车行业主动出击的“人和”要素。 除此之外,瓜子二手车的兄弟品牌毛豆新车也于9月中旬开启新一轮广告投放,激活下沉市场。新车与二手车的双线并进,为接下来行业旺季的到来做好充足准备。 而在接下来的广告宣传中,杨浩涌的内部信中提到,瓜子二手车在保留孙红雷为代言人的基础上,将新增一位代言人并于10月初开启新一轮广告投放。从多个维度来看,此次增加代言人的背后也透露出瓜子二手车的许多考量。 过去一段时间,瓜子二手车通过广告宣传的饱和攻击,已经进入广大用户的视线当中,其广告语甚至很多人都能背下来。而采用新的代言人,在短期内势必会给受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一种新鲜感,在短期内实现强化品牌印象的效果,真正起到为行业、为品牌造势这一目标。 除此之外,新的代言人虽说目前还保有悬念,但就了解到的信息来看,这一代言人在年轻用户群体中具备极高的人气,瓜子二手车也因此可以深入更年轻的二手车消费市场,挖掘更多样化的用户群体。 代言人选择是一门学问,它不只是一种粉丝经济的挖掘,更是品牌人格化的一种展现,是品牌与用户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但如果品牌仅仅局限于部分人群,那么品牌的长期价值很难得到沉淀。 瓜子从用户视角寻求品牌突破,在保留原先代言人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代言人,不同年龄层次的代言人也对应着不同的客群,具备不同的文化标识。这也是行业精细化运作的重要体现,对不同客户群体采用相应的策略,很好的解决了多层次的消费文化标识问题,建立多维度的品牌价值观,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力”,这在未来也具备极高的商业价值。 攀登者的边缘哲学:由垂直到生态的产业升华 一个成功的企业除了具有冒险精神,对大的商业环境走向变化总是超乎寻常地敏感。 除了广告方面的布局,此次内部信透露出最重磅的消息无疑是瓜子“全国购开放平台”的推出。 据了解,瓜子二手车“全国购开放平台”接入第三方商户,与现有个人车源形成有效补充,扩大服务范围,更好的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购车需求,提升匹配效率,提高服务体验,打造二手车业务新增长曲线。 一家企业的精力和资源是有限的,而生态资源不同。可以说,瓜子的这一举措打破单一企业的资源有限性,具备资源整合的组合效应,能够实现多渠道资源互换。 除此之外,“全国购开放平台”的建立,整合多方资源,这其实就形成了一种“点、线、面”的利益共同体,在“面”(平台方)的约束下实现规范化运作。而这其实也是针对过去一段时间,二手车行业零散,标准化程度低等痛点的一次降维攻击,引领行业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就目前看来,搭建开放平台,走向合作共赢,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发展的趋势,是已被证明的行业发展、升级的普遍规律。亚马逊不断围绕用户、平台商户的需求迭代技术,开放服务能力,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京东通过开放平台,开放自己的供应链、金融、物流方面的实力迅速成长;贝壳找房通过开放平台,整合多家地产平台,成为房产交易的“鲶鱼”。 由此可见,瓜子二手车的做法,其实也是遵循商业社会发展底层规律的行为。不过问题来了,二手车电商玩家众多,为什么是瓜子发起的呢? 在笔者看来,瓜子二手车本身产业链布局已经趋于完善,其综合实力已经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平台有能力向第三方商户输出检测、定价、AI智能应用、金融、保险、物流、交付等技术、服务能力与服务标准。具备行业龙头应有的“领导力”,扩大第三方商户的售车范围,丰富了用户的购车选择,用户异地购车有了平台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提升交易匹配效率。 构建开放平台需要有吸引人入驻的生态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也反映出瓜子二手车在此之前所付出的努力。 有这样一种说法,要想成功就必须高度聚焦;但对于企业而言,现实情况却是这样只会造成企业资源有限,抗风险额能力不足,很难应对商业环境的日新月异。 过去很多行业的领先者跌落神坛的一个共同因素就是由于处于中心化而过于聚焦眼前,不知道怎么继续向上攀登,诺基亚、黑莓的失败皆是如此。 而透过此次瓜子开放平台的建立,所展示出的综合实力“肌肉”可以看出,虽说瓜子二手车早已是二手车电商的领先者,但它似乎却没有任何所谓引领者的中心化自负,永远保持一个边缘视角,不断看着中心的方向。而当它到达一个中心后,目光又放在了新的中心,这也是其一直以来保持领先力和竞争力的内在引擎。 用户至上的谦逊心理:回归零售本质,满足多样化需求 二手车属于典型的非标准化产品,不同车源之间服务成本差异非常大。在此之前,行业普遍采用固定服务费率进行居间交易,然而这种做法对于部分尾部车型来说,交易服务成本有些过于高,而固定服务费率通常难以填补这部分车源的服务成本,以至于这部分车源由于服务成本过高而被排除出严选体系之外。 不难发现,这种方式不仅限制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更背离了用户多元化的选择需求,阻碍了行业的发展。 如今,瓜子二手车即将推出差异化付服务费,将原本一刀切的固定服务费率调整为基于不同车辆因素和不同市场环境变化的动态服务费率,这一举措无疑会对行业接下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体现出瓜子二手车对用户主体的尊重。 尾部车源在市面上流通程度非常低,在车源质量、检测评估水平、定价公允性上也难以保证,难免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通过差异化服务费率的建立出更加标准化、一站式的服务和保障,满足这部分尾部车辆意向用户的购车权益。 头部品类的重要性自不用说,但长尾的潜在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多样化是任何市场发展的必然走向,头部与长尾共存的市场才是一个完整的市场。 电商平台中,一站式购物平台对垂直电商的挤出效应就是如此;视频平台不再唯流量论,开始挖掘各个细分场景也是如此。 如今,瓜子二手车对尾部车辆“顽疾”的解决,同样也是回归零售本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行为,流露出平台方对用户的谦逊心理,始终正视自己服务者的定位,在这一过程中,品牌也变得更加接地气,有亲和力。 总的来看,短短的一封内部信,背后却隐藏着多个对行业发展影响力巨大的重磅消息。 从品牌维度来看, 广告曝光、开放平台成立、行业顽疾的解决,无疑会对瓜子二手车的品牌美誉度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对用户时刻保持着的谦逊心理,则会促使其在公众认知中的形象不断得到美化。 从生态维度来看,个体之间赤膊搏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商业、消费者需要更全面流程化的服务,在这一方面,瓜子同样走在了行业前列。 而在领导维度来看,瓜子的领先已经不局限于销量和活跃度上,更体现在其对行业的引领作用,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去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领先者的意识自觉加上边缘视角的发展哲学,共同塑造出了瓜子二手车应对纷繁复杂商业环境的能力。而“三大维度”的强化,似乎也预示着未来二手车电商行业这样一个大的趋势: “凡尔登式的行业竞争时代落下帷幕,资源集聚赢者通吃的时代已经到来。”

炒鞋风潮下的“真鞋”鉴定生意

炒鞋风潮的怪异风口下,球鞋交易平台快速崛起。 尽管毒APP等早先已经扎根球鞋交易二级市场的玩家大力呼吁“鞋穿不炒”,并出台了许多措施限制炒鞋,但无论如何,炒鞋之风兴起让这些平台享受到了一波流量红利。 除了毒、Get等传统平台,一些新的玩家还在加入,例如有货UFO、Nice、斗牛(原“EYEE蜂潮”),以及不久前二手电商平台转转推出的“切克”等。 而伴随二级市场交易的一定有“鉴定”这个环节,在新杀入市场时,平台们也往往强调自己的真鞋鉴定能力,例如“切克”进入市场时,就多处试图用转转过去在质检方面的投入做背书。 炒鞋风潮下,提高“真鞋”的鉴定能力有直接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但是,仅从球鞋鉴定这件事来看,它不是一个可以跟风的领域,不是下了决心或者投入了多大的资源就一定能拥有“更高的鉴定水准”,在横向上,鉴定球鞋与鉴定其他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几乎没有关联度。贸然进入,把鉴定当噱头,跟风的平台们可能最终会梦碎。 球鞋鉴定得利于炒鞋风潮? “切克”等平台密集进入球鞋二手交易市场,并打出鉴定的旗号,与炒鞋风潮带来的三大“红利”有莫大的关系。 1、球鞋鉴定是二级市场跑不了的“标配” 二手产品交易的种类有很多,但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在构建商业模式时一定少不了“鉴定”:价值(至少是表面上的价格)很高;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假货、仿品。所以,那些做手机二手交易的平台往往都在产品鉴定中投入大量资源。 在95后、00后潮经济兴起的当下,球鞋的价格越炒越高,正品货量(限量版、定制版等概念)远远达不到需求(否则也不会形成炒鞋风潮),鞋友、专职炒鞋贩子都在争抢,其结果,就是在二级市场的诱人利益下,过去本就存在的莆田鞋、郴州鞋假货现象愈演愈烈。 炒鞋风潮越盛,本身就冒着巨大泡沫风险的炒鞋者就越要保证投资标的正品属性,鉴定的价值就越大。 2、“Fake技术”魔高一尺,道只能再高一丈 球鞋鉴定总体上经历过这么三个阶段: 莆田鞋泛滥时,普通消费者也学会了识别仿品的一招半式,此时还不需要专业的鉴定; 限量版、定制版等概念兴起后,较少的产出使得某一品牌的粉丝开始寻求更专业的鉴定; 炒鞋风潮兴起后,鞋不再仅局限于粉丝群体流通,更多消费者/投机者面对全网各类限量、定制版,几乎完全依赖鉴定机构。 在这个过程中,造假技术也逐渐从粗放仿制到精细化复制,从代工厂搬出来的生产线、设计图做出来的东西几乎以假乱真。在鉴定业内,可以供分辨真假的东西越来越少,目前已经聚焦到了标牌细节上,例如,这是一个真的标牌(每一批次的各种设置都不一样,来源:艺sir鞋说): 这是一个假的标牌: 字体错误、对应情况错误、粗细体错误……可以看出,鉴定的要求已经到达极其细微的地步,超出了大多数消费者可以自行解决的能力范畴。 对于那些从事二手鞋交易的平台来说,一方面直接提供交易过程中的鉴定保障,能大大提升用户粘性,另一方面,这些平台也都在开辟非交易场景下的鉴定服务(一般按件收费,例如毒APP上5元一次),这将给平台提供庞大的潜在客户资源池。 可以预见的事,下一步炒鞋浪潮中,除了各种K线图、“投资”分析,鞋品真假鉴定能力也将成为消费者、投机者关注的焦点。 球鞋鉴定,不是一个可以跟风的商业模式 在毒、Get、Nice等玩家已经盘踞多时后,“切克”等平台携“鉴定”标签杀入合乎情理。 只不过,隔行如隔山,同样的二手鉴定江湖,你来我往的真假球鞋市场上的“鉴鞋”武功完全自成一派,跟风进入者既绝不可能有老本可以吃,也很难赶得上有充分“功力”积攒的抢先入局者。 这段话,以切克作为具体案例来理解:且不论转转的二手商品鉴定经验如何,那些对其手机鉴定能力的大量质疑是否合理,就算转转真的在传统二手商品鉴定上有一定能力,这些能力对切克而言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利用价值”。如果只是跟风入局,“鉴定”或只能成为噱头。 这不针对具体某个平台,而是球鞋二级市场上所有新入局者都面临的难题。 具体而言,原因有这几个方面: 1、球鞋鉴定的人才,只有金字塔尖的少许人 在二手交易最典型的手机场景里,最近一二年之中(意味着性能尚未被淘汰)各大品牌只有可以数得过来的标品,哪个单品二手流通量大可以准确预测,人员经过平台简单的培训即可以上岗做检测。 在标准化的流程下,只要在硬件、人才、运营等方面舍得投入,手机鉴定的水准总是可以提上来。 但鞋不是这样的。各大品牌、各个明星、各种纪念,限量版、定制版数不胜数,且若干年前的球鞋仍将长期在市场上进行交易,随意炒鞋风潮的兴盛,市面上等待鉴定的球鞋单品只会越来越繁杂。 而几乎每一种单品,都有自己的代工厂、批次、鞋盒、鞋盒测标与底标、钢印、鞋标、中底外底走线、鞋垫刷胶、甚至手感气味等等细节。成为真正有资质的鉴定师,没有长年的积累是不行的,能够标准化的部分,事实上消费者/投机者也不难自行解决。 毒APP之所以在鉴定界有不错的公信力,根本上还是源于虎扑体育的那套班底,包括“鞋界”广泛认可的绰号为“奥巴马”、“本拉登”(因早年BBS头像而得名)的一众鉴定专业人士。另外一家相对权威的球鞋鉴定机构Get,其名声也主要依赖“ben999”(人称“ben神”)等行业专家,此外,“有货”等则主要依靠长年混迹贴吧的几个民间专业鞋品鉴定专家。 简而言之,鉴鞋与鉴手机不一样,这一行的门槛非常高且十分小众,到目前为止其队伍有质量的扩大(而不是赶急赶忙招一大批人)与中国古代传帮带类似,必须是一个带一个入门,经过漫长时间的积累方可。 毒APP这类产品不是一下子涌入,而是早都有扎实的鉴鞋“班底”,所以,当切克这类平台自恃二手鉴定经验跟风入局后,可能会发现这一行并不是找一堆人那么简单的事,过去的经验使不上,新建的团队可能只能执行一些标准化的、简单的仿品鉴别,真进来了高端仿品的单子,很可能闹出乌龙。 切克声称与Get合作,只有两边都鉴定为真的,才认定为真,此举看似为消费者保底,但反过来看何尝不是一种自信的缺乏,在二手潮鞋市场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个新入局的平台不得不依靠另一个权威平台来给自己充门面,足见鉴鞋这件事真不是有钱有噱头就能上的。 问题在于,如果Get一类的鉴鞋平台已经足够权威,而它自身又有球鞋交易平台,消费者又何必去找与它“合作”的切克呢。 2、可“盯梢”的鉴定环节,让二手鞋交易平台的贪腐管理更困难 如果华强北的张三翻新了一批问题手机到二手平台上售卖冒充99新机,他大概只能听天由命等待鉴定师们的判决。手机的标品属性意味着制造猫腻的人无法在海量鉴定师中对接到会查看自己这批“货”的特定鉴定师,难以通过鉴定环节强行洗白。 但潮鞋不一样,每一款都带有独特性,高仿产品很容易找到能够真的“鉴别”出真假的鉴定师,谁能看这款、谁能看那款(或者顶尖专家哪款都能看)是可以精确定位的。 例如,在Get平台上,有鉴定师“揭露”鉴定专家Ben私下收受贿赂,帮助某批次假鞋鉴定为真,而Ben随后进行反击,贴出一个截图,显示有人花20万找他洗白假鞋,只要鉴定的时候给个“真”就行,截图中的Ben并未应允。 在炒鞋风潮兴起的当下,鉴定平台往往成为假鞋贩子的金字背书,在微信朋友圈里,也经常能发现某些莆田鞋微商发出XX鉴定平台鉴定为真的报告。为了金字背书,假鞋贩子不惜花费重金,精确制导收买能够鉴定自己鞋子的鉴定师。 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潮鞋鉴定与手机等鉴定不同,尤其面对疑难的、以假乱真的产品无法组织起标准化的应对团队,只能依赖个人,给内外勾结提供了天然的便利。 Ben之类的资深鉴定师很大概率不会做出有损自己权威的事,但新培养出来的鉴定师则未必,尤其对切克这类本身可能缺乏鉴定经验、更缺乏从顶级鉴定师到基层鉴定师管理体系的新晋平台来说,它们很可能沦为“洗鞋”的场所:要么确实无法识别真假,高仿的假的可能看成真的,要么某些对特定鞋品或有经验的鉴定师在尚不足够成熟的机制下被“收买”,故意为高仿假鞋出具“真”报告。 谈到这里,其实又回到了前文——潮鞋鉴定沉淀得越久的平台不可否认越值得信赖,不论是平台机制的完善,还是鉴定师个人对羽毛的爱惜,都大大降低了内外串通的概率。 3、图片鉴定需求下,凸显“跟风”的脆弱 包括老牌的毒APP、Nice以及新入场的切克等潮鞋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在内,它们提供的鉴定服务都分为两种: 直接平台交易的,由卖家发货到平台,平台“实物鉴定”,没问题再发货给买家; 非交易的收费服务往往不需要发货,只需要按照平台要求上传相应位置的照片,由鉴定师根据照片进行鉴定,如图是切克的照片鉴定页面,需要鉴定服务的用户需要提供这些照片: 受限于物流收发货、鉴定任务分配的复杂体系,实物鉴定的效率远远低于图片鉴定,后者能够大大提升平台鉴定的效率,尽快开拓出更大的潜在客户资源池子。但显而易见,图片鉴定的准确性肯定不如实物鉴定。 尤其是随着图片鉴定的兴起,一些别有用意的卖家把假鞋和真鞋的图一起上传,例如假鞋一模一样的外观和真鞋的细节图,一旦蒙混过关,就能拿着“鉴定为真”的报告招摇撞骗,防不胜防。 所以,图片鉴定大大提升了效率,也利于平台发展,但对鉴定师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了,不仅要懂鞋的真假,还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图片本身的真假。一旦判断失误,就有沦为假鞋帮凶的可能,这凸显出平台沉淀能力的价值。 所有想趁着炒鞋风潮入局的玩家都必须慎重思考这个问题:在“走”的能力都没有的时候入场,面临着必须“跑”才能实现的目标,自己是否不害怕摔跤,甚至摔得太重再也爬不起来? 标准化与集成化的未来,还不在眼前 虽然我们不断强调鉴鞋是一件十分需要经验和人力沉淀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鉴鞋”事业就不会出现标准化的统一鉴别规范。 …

许家印的欧洲行与“恒驰”的全球化

恒大老板许家印最近很忙。 他刚在德国参加完法兰克福车展,顺手促成了全球顶级汽车工程技术及零部件供应商龙头首次大聚合。又立刻出现在意大利都灵和米兰,并先后考察了全球最顶尖的汽车造型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以及世界最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马瑞利集团。 但,这仅仅只是他造车行程单上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许家印已为造车七次出国,总行程已超九万公里,可绕地球两圈,飞行时长超130小时。 马不停蹄的背后,许家印正在为他的造车梦奔走。众所周知,许家印是一个要求极高的人,关于多元化,他曾经这样表态:“恒大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强做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堪称 “造车劳模”的行程单,诠释的不仅是恒大“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的强大决心,更隐含着恒大克敌制胜的造车逻辑。 01许家印的中秋行程单 这已经是许家印今年以来第七次为造车出国,也是他奔赴的第10个国外城市。 9月11日,中秋假期前夕,许家印率高管团队奔赴德国,参加世界规模最大的车展“法兰克福车展”。车展上,许家印求知惹渴,先后考察了博世、麦格纳、大陆集团、采埃孚、本特勒、爱达克、伟巴斯特、马勒等世界顶级汽车工程技术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展台,了解世界最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当晚,许家印举行大型答谢晚宴,宴请了60多位全球顶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汽车零配件龙头供应商的董事长和 CEO。据了解,这也是汽车领域首次出现如此大规模、高量级阵容的行业性聚会。 在德国留下一段“传奇”之后,正好赶上中秋假期,但许家印并没有休息,即刻奔赴下一程——意大利都灵。 在都灵,许家印一行来到了世界汽车设计巨头 Pininfarina 集团(宾尼法利纳, 简称宾法)总部,实地考察恒大新车型设计进展,并与宾法董事局主席 Paolo Pininfarina、总裁Silvio Angori 等高管举行了会谈交流。 结束都灵行程后,许家印一行又马不停蹄考察了总部位于米兰的Magneti Marelli 集团(玛涅蒂马瑞利,简称马瑞利),与马瑞利全球首席运营官 Ermanno Ferrari 等高管举行了深入会谈。 需要关注到的是,许家印选择参观交流的这些企业,无一不是在汽车领域某一领域或某几大领域拥有绝对实力的顶尖汽车制造企业。 以最新考察的宾法和马瑞利为例,宾法创立于 1930 年,是世界最大、最顶尖的汽车造型设计公司,被誉为意大利工业设计“皇冠上的明珠”。拥有超 650 人的顶级设计团队,在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等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宾法既是法拉利的御用设计公司,也与劳斯莱斯、兰博基尼、阿尔法罗密欧、玛莎拉蒂、宝马、奔驰、凯迪拉克、捷豹等知名车企长期深入合作,设计的经典车型超 600 款。 马瑞利则创立于 1919 年,是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之一, 在车灯系统、动力系统、电子系统、悬挂系统、排放系统等多个领域拥有全球最顶尖的核心技术,在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 20多个国家拥有 170 个研发生产基地,研发制造人员超 62000 名,并长期与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奥迪、宝马、奔驰、大众、丰田、标致、菲亚特、沃尔沃、福特等全球主流车企深入合作。 密集的行程背后,是经验的交流,先进理念的学习,先进技术的了解,同时更重要的是寻求合作的可能性。 据知情人士透露,恒大接下来将与世界各顶级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及汽车零配件龙头供应商深入合作,打造世界一流品质的“恒驰” 全系列产品。 02恒大造车“全”逻辑 马不停蹄奔赴各地,考察了解各种新能源汽车造车最新技术的背后,同时串联出的是许家印的造车逻辑。 据了解,许家印曾多次在内部会议强调,“恒大新能源汽车的定位,就是核心技术必须世界领先、产品品质必须世界一流。” 恒大希望,“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品质,对标的是世界级的产能量级和用户群体。无论是恒大健康与科尼赛克合作的、即将在明年三月份在日内瓦车展亮相的新车型,还是恒大未来推出的恒驰品牌系列,瞄准的都是来自全世界的用户。 但与此同时,世界级的定位又反向要求恒大必须具备世界级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品质。要争夺来自全世界的买家,恒大必须直面来自全世界新能源造车势力的激烈竞争,并拥有与他们一较高下的产品和技术。 而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达成这个目标,仅依靠核心技术的自我培育显然并不现实,全球化技术、工艺的收购兼并以及合作共赢是助力恒大快速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选择。 事实上,汽车制造业是所有工业部门中产业链最长,带动效应最大的一种产业。日本的二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就依赖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60%来自于汽车贸易。 有信息显示,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两个显著而又相互关联的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化;二是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其结果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 …

周杰伦打开数字音乐新世界

继两个月前的“坤伦对决”后,周杰伦再次刷屏,这次是因为一张新发布的数字专辑。周董只推出了一首新歌《说好不哭》,但成功挤爆了QQ音乐的服务器,发售1小时后就卖出了288万份;截止到发稿前,单曲销量突破612万,销售额近2000万元。顺便多说一句,按照App Store的分成机制,这笔收入中还要缴纳一笔“苹果税”,苹果坐收近100万元。 周杰伦可以说是旧明星经济时代的典型代表,是80后群体们的集体偶像。在当前的粉丝经济时代,明星数量在迅速增加,粉丝也在迅速分化,很难再出现周杰伦这样的集体偶像。 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移动互联网时代,购买音乐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董等老牌音乐人的新歌基本都选择了以数字专辑的方式发售,在实体专辑时代,你很难想象一张CD能达到1小时卖出288万张的成就。 或许,你更想不到的是,数字专辑也正在变化,新的音乐销售方式在逐渐成为主流。 01 乔布斯改变的不只手机,还有音乐 已经成为庞然大物的苹果,正在逐渐改变对手机的依赖,大举进军互联网服务行业,游戏、视频、信用卡、新闻都是苹果重仓押宝的领域。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成为家喻户晓的手机品牌前,苹果曾经是音乐产业变革中的弄潮儿。 2001年,苹果推出了iPod,迅速占领了移动音乐播放器市场。iPod+iTunes的组合,彻底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iPod本身的优势很明显,容量足够大(2001年的5GB称得上是海量了)、外观时尚小巧便携。 乔布斯说服了音乐版权商们,把完整的音乐专辑拆分单曲销售,一律0.99美元每首。用户在iTunes上下单后,即可永久拥有该音乐的所有权。实际上,在iPod推出前,已经有不少用户尝试把CD转录成MP3格式的习惯,而苹果则大大简化了这个过程,一根数据线,就能把购买的音乐一键同步到iPod中。 软硬件+服务的完美结合,让苹果在音乐零售行业大获成功。推出三年,苹果就通过iPod和数字音乐销售获得了100亿美元的收入,差不多占了当时苹果公司总营收的一半。尽管当时苹果的全称还是“苹果电脑公司”,但说它是一家音乐销售企业也不为过。 02 挡不住流媒体潮流?那就去顺应它 乔布斯对音乐市场的改变主要有两点,一个是把实体专辑数字化,另一个是从整张专辑打包销售变成单曲零售。但本质上来说,iPod+iTunes依然是买断制,属于PC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但在进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后,音乐市场已经悄然进入了下一个阶段。2008年,iPod的销量达到顶峰,随着一路下滑,直到彻底退出苹果产品线。而iPhone则迅速崛起,成为苹果的支柱业务,铸就了苹果延续至今的成就。 iPhone以及其他智能手机杀死了移动播放器,但并没有让音乐买断制被终结,iTunes依然为苹果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 在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速率飞速进步后,音乐市场开始朝流媒体市场发展。乔布斯并非没有意识到这股新鲜事物,但他并不看好。2003年iTunes启动时,乔布斯攻击流媒体音乐服务时称: “从古至今,大家就是习惯购买音乐,租赁制是死路一条。”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乔布斯自然是被打脸了。但他一语道破了流媒体音乐的本质——租赁制(平台商更愿意说是订阅制)。图书馆借书、录像带店里借碟、电玩店租游戏……这都是我们所熟悉的租赁服务。流媒体音乐本质也是租赁,但通过数字和网络技术,让成本降低、用户体验得到提升。 Spotify如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流媒体音乐平台,苹果的Apple Music 2015年才推出,但也迅速扩张,到今年上半年已经累计了超过6000万的用户,甚至在美国市场超过了Spotify,恐怕库克会大呼真香了。 但话说回来,在国内市场,特殊的环境下,音乐市场呈现得更加类似于买断制和订阅制的混合。音乐版权规范化后,各大互联网巨头在这方面投入重金,早期各大音乐平台采取的制度是“低价付费会员打包买断制”,用户每月支付一笔会员费,即可下载平台上的音频资源,基本是永久拥有。 不过,这种疯狂烧钱模式显然是无法长久的。国内主流音乐平台的会员机制已经在悄然转向更纯粹的订阅制,会员到期未续费后,大家经常会发现已经下载好的音乐无法继续听了,离线音频文件从可以随意复制粘贴的MP3、FLAC格式逐渐变成了私有加密格式。 此外,音乐平台上还会有很多需要额外付费购买的数字专辑,比如说这次周董的《说好不哭》,即使你是绿钻会员,依然要付费才能听。而且,周杰伦的热门歌曲基本被打上了“VIP”的标识,非会员无法试听完整版。 当然,即便如此,除了Apple Music和豆瓣FM外,国内大部分音乐平台也没有采用纯粹的流媒体形式。只是,这种服务形态正在慢慢渗透,并且有大范围蔓延的趋势。 03 数字专辑和买断制不会消亡 站在用户角度而言,不管是买断制还是订阅制,都各有利弊,就像不管是买还是租,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都会有不一样的考量。订阅制可以在短时间内,用最低的价格获得最多作品的使用权;而买断制则更加符合我们传统的购物习惯,获得更加有安全感的体验。 如果要对周杰伦为代表的明星粉丝做一个粗略的划分,那他们可能大部分都属于80后以及90初群体。这部分人的青春时代则是从随身听、MP3一路走过来的,他们可能经历过实体唱片时代的尾巴,拿着随身听穿越过大街小巷的音像店,也欣然接受了移动播放器以及手机的到来。 对大部分人而言,在入手一件具有情怀的数字产品时,我们更愿意获得的是所有权,而不是短暂的使用权。《说好不哭》采用的还是买断制的数字专辑模式,想必周杰伦的粉丝们更愿意获得这份永久拥有的权利,而不是有限的使用权。买断制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拥有这份“收藏感”。 尽管从全球音乐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订阅制已经对买断制形成了包围。出于消费延展性的考量,谷歌亚马逊这些互联网巨头也更愿意推进订阅制,但在国内市场而言,还是有很多人对买断制青睐有加。 对音乐版权商而言,订阅制的一大弊端是“一视同仁”,分成有点平均主义,所以在国内音乐平台上又衍生出了音乐包和单独付费销售模式。即包月会员覆盖范围之外,版权商和平台认为是有竞争力的、特别的音乐作品,单独销售,用户要额外付费。例如周杰伦2016年的专辑《周杰伦的床边故事》,会员可以在线播放,但下载买断需要额外付费买断。 另外,对流量明星而言,版权商不会放过获利的机会,采用单独付费模式才能让利润最大化。而自掏腰包、帮助爱豆上榜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 从QQ音乐去年年底发布的招股书来看,QQ音乐的在线用户数量极为庞大,突破了8亿大关,但付费率只有3.6%,远低于Spotify的45.6%。QQ音乐要扩大盈利,数字专辑则是一个突破口。此次拿到周杰伦新曲独家发售权,一天不到,就获得了一笔近2000万元的收入。这样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数字专辑在国内还有很大的市场。 乔布斯借助有线网络的发展,让iPod和iTunes革掉了随身听和实体CD的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则让流媒体成为新的主流音乐消费方式。而未来随着高速宽带和5G网络的普及,或许以后一切互联网产品都会有服务化的趋势。除了音乐,游戏、视频、新闻等等,都可以变成完全放在云端的、订阅制流媒体服务。 搞不好,在高速网络已经等同于水和空气的未来,新世代年轻人,也会完全无法理解我们为什么执着于下载和获得产品的永久权,正如十几年前有人质疑为什么要为虚拟产品付费一样。

新氧推199元免单券 医美新战役如何打?

连大爷大妈买菜都不放过的中国互联网,又怎会放过小哥哥小姐姐扎堆的医美大蛋糕? 一周年,阿里健康发布天猫医美“焕新计划”,帮助医美品牌和机构连接3亿求美消费者; 两个月前,百度宣布将推出百集内容、评价、电商于一体的医美应用“柠檬爱美”; 四个月前,京东与高德美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医美行业良性生态圈; 八个月前,美团举办医美行业峰会,并携手瑞蓝、华熙生物等共建“正品联盟”…… 据Frost & 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调研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医美疗程消费量将超过美国、巴西、日本、韩国等国,成为医美消费全球第一。 一条刚刚打开局面但前景广阔的赛道上,一下子挤进这么多巨头,一场“厮杀”不可避免。 9月9日,垂直巨头新氧就发起了医美行业首个电商节“99皮皮节”,颇有警示巨头并捍卫自己领地的意味。 199元的奥秘 本届医美电商节,新氧使出的“杀手锏”是199元新人免单券。只要是新注册用户,就能获得199元的无门槛抵用券,如果该项目本身就低于199元,意味着新用户可免费享受医美项目。 为什么是199元? 这背后是新氧对于综合平台外科手术般的精准打击。 新氧财报显示,2019年第二季度,20.15万付费用户数促成8.929亿元医美服务交易总额,意味着新氧的客单价4400元左右。而美团公布的618医美战报显示,400万用户完成6.7亿交易额,意味着其客单价为167元左右。 新氧是高客单价垂直平台的代表,而美团、京东、百度等是低客单价综合平台的代表。 新氧用199元的定价,很明显是用高客单价降维打击低客单价,收拢200元以下的综合平台医美用户,将综合平台的用户规模优势化解于无形之中。杀伤力不可谓不大。 新氧的策略之所以有效,在于医美行业垂直平台与综合平台两种模式的博弈姿态,正从高频打低频,转变为高客单价打低客单价。 这种转变和两条道路的差异,成为互联网医美未来一两年内最有看点的大戏,也将决定行业最终走向。 医美行业的“门道” 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互联网竞争往往成为“赢家通吃”的游戏。 巨头们对垂直平台的进攻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以大打小,用更多“弹药”轰炸、抢占市场份额;二是高频打低频,引导用户改变使用习惯。 1、 综合平台规模大已无需多言。阿里、美团、京东、百度等庞大的流量和用户规模,以及资金、品牌、人员团队等优势,使得他们有更多资源在医美战场上投入更多、投入更久。 2、 高频打低频。滴滴从高频的打车出行需求入手,取得优势后,快速切入代驾、汽车后市场服务等相对低频的需求。微信支付对支付宝的逆袭,靠的也是社交软件比单一的支付应用更高频。 如今,美团们集体进军医美,既看中市场广阔前景,也信仰高频打低频战无不胜的理论。 百度的搜索,阿里及京东的电商购物,美团的吃喝玩乐,都属于高频应用场景,一个用户一天几次下单都是正常的。相比之下,医美则是低频消费,一年几次甚至几年一次都是可能的。 然而,医美、汽车、房产等作为重度垂直行业,自有其规律和门道。高频打低频在重度垂直行业已经不太奏效,甚至是反转的。 我们先来看重度垂直行业有何特点。 1、线下重:比如互联网房产交易、汽车销售,必须要依靠线下中介和4S店,纯线上是完不成的。 2、门槛高:具有一定的知识门槛和经济门槛。房、车不仅花销大,还要求用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3、决策长:消费者从确定购买意向到最终成交,需要数周甚至数月,且容易受到家人、朋友等影响,跟外卖、看电影等短平快的决策过程完全不同。 具体到医美行业: 线下医院、医师是必不可少的落地环节; 既需要用户了解医美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背景,消费金额也比日常普通消费要大; 用户决策周期也较长并容易受到其他用户案例、朋友等第三方因素的影响。 在汽车互联网领域,阿里汽车、京东汽车都曾声势浩大,但闷声发大财的主儿还是垂直玩家汽车之家。 房产互联网领域,阿里、京东、苏宁相继进驻房屋租赁、二手房中介等领域,但还是玩不过链家、58同城等垂直平台。在互联网医美行业,新氧战胜综合平台也是大概率事件。 为啥高频打低频在垂直赛道不灵了? 一是,高价比高频更有价值。高频往往意味着低客单价,低频则相对高客单价。 在垂直赛道上,大量低客单价用户不是平台潜在目标用户,掌握高客单价用户才是平台的追求。这一点,从携程与美团围绕酒店业务的竞争可以看得出来。 Trustdata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美团酒店业务订单总量首次超过携程系,市场份额高达49%。但交易额上,携程系占比超过68%,美团仅为13%。表面看起来,美团比携程大,但实际上远没有携程“结实”。 而且,从高价往低价渗透远比从低价往高价攀升容易。 德意志银行的报告认为,面对美团的跨界介入,携程旅游在低端酒店采取比美团更为进攻性政策,以获取市场份额。事实证明,高价打低价的策略相当有效。2018年第二季度,携程在低线城市的品牌渗透率同比提升高达40%。 医美赛道上,新氧的199元定价瞄准了低客单价人群,正是与携程一样的高价打低价策略。 二是,精准比量大重要。精准既是垂直平台立身之本,也是综合平台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短板。不论是汽车之家积累的潜在购车人群,还是新氧聚集的潜在医美消费人群,他们都比综合平台精准。 对于重度垂直行业来说,精准意味着可以高效地实现用户转化,从内容消费用户变成订单和交易用户,产生实际的商业价值。相反,如果量大而不精准,则平台上的商家要过滤更多无效线索,拉低运营效率和平台的商业价值。 新氧大作战 如果说,“99皮皮节”是新氧吹响的应对巨头进攻的号角。那么,在大战前,新氧已经做足了准备。 1、 打造重装铠甲。 面对与巨头们的硬仗,新氧在医美垂直领域的积淀,练就了一副“刀枪不入”的重装铠甲。 内容积淀:新氧是以内容起家的,早期的翻译韩国整容日记、1000个种子用户冷启动、QQ与微信交流群等手段,早已成为内容社区建设的经典案例。内容社区成为新氧的显著标签。 截止目前,新氧沉淀的“美丽日记”已超过200万篇;2018年平台用户与医疗服务机构的日均信息咨询量达到28.84万条,相比2017年增长79.6%。 …

“炒鞋”狂欢背后:风雨欲来,韭菜当割

在一个名为“一起炒鞋吧”的群里,有一个新人晒出自己脚穿AJ1 扣碎橙的图片。群里一片哗然,接着是一片声讨——“这么贵的鞋你竟然穿在脚上?” 这个交流群,加进了金融、币圈、球鞋店主等各个领域的人,他们的共同话题是“炒鞋”。   炒鞋群的聊天记录 受访者提供 “今晚炒什么?”成了日常的问候语。一波人在问东问西,试图快速熟悉这一块新兴市场。 “Yeezy 350,1万起卖,附送比特币赚钱秘籍,增值性很大。“一位币圈人晒出刚到手的战利品。 有人在得不到回应时,甚至直接抛出比特币余额,“我拿100个比特币出来(炒鞋)够不够?” “如果不懂球鞋,贸然进入这个圈子,不管之前在币圈多么顺,最后也会成为韭菜。”球鞋大V卡卡告诉锌财经。 2019年,窄众的球鞋圈子突然变成了一场资本狂欢。“就像是和一群股民坐在交易所看K线图,每天这K线都在上涨,刚开始很多人可能保持冷静,但很快入局的人会越来越多。”卡卡提到。 球鞋市场的门槛降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黄牛。曾经Sneaker(球鞋收藏爱好)文化的拥趸变成了逐利的投机者,为了抢一双限量款,在排队中建立起患难情谊已经不在,更多新入局的炒鞋者只会充好钱包,盯着K线,静待出手。 8月20日前后,全平台球鞋都出现价格大幅上涨,一款发售量大,并不热门的NIKE SB DUNK紫龙虾 价格飙升到8000元+,很多业内人士看不下去,纷纷发声声讨恶性炒鞋,但背后但始作俑者却无从查起。鞋狗、黄牛、球鞋电商和各个圈子的新入局者一起,都可能成为市场的搅局者。 关于球鞋的故事还在继续,“一双球鞋几经转手,价格越来越高,但最终都未穿在脚上,这不正常”,球鞋大V Zettaranc(又名Z哥)对锌财经感叹,“鞋市要崩,早晚的事。” 野蛮人入侵 资深鞋狗赵兆现在淄博经营一家球鞋店,他告诉锌财经店铺每个月的流水能达到40-50万元。 很多人会来找他咨询炒鞋的事情,他都会说不建议,或者是“你喜欢就行”。 赵兆有时会设置一个测验,在店面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他收藏的一双价值三十几万的球鞋,某些情况下他能够通过这个来分辨咨询的人是不是“懂鞋”的人。 “他们进店肯定能看到那双科比的签名款(zoom kobe 1 81分 落场版双签),有的人眼睛都没往那看一眼,科比都不认识这还炒什么鞋?”赵兆提到。   科比签名款 受访者提供 球鞋的老玩家们并不反感理性地“炒鞋”。他们认为这是“以鞋养鞋”。一双球鞋的发售价已经超过千元,卖掉一双才能有足够的钱买新鞋。“这几乎是每一个球鞋玩家都经历过的事情。”球鞋爱好者韩飞表示。 “十年前我的工资不足以支撑起我一个月买两双鞋的想法。”他说,“我就去发售现场排队抽签买鞋(以原价获得球鞋的渠道),即使它不是我喜欢的配色,如果它能转卖后多赚500元,为了我喜欢的鞋子,它就值得。” 在毒、NICE等专业球鞋平台还没有出现,球鞋的交易还只是线下小范围的活动,球鞋的溢价也在合适的范围,很多情况下,交易的对象就是圈内的朋友。 很多人因为球鞋相识,相约整夜排队等待球鞋发售、吃夜宵、聊天、成为好朋友。NICE球鞋平台大v维力记得,一年冬天AJ1 top3 黑金发布时,“大家穿着自己喜欢的AJ球鞋过来排队,就像是女孩子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出去一起茶话会一样,现场超级酷炫。” 现在,排队的人群中有青涩的未成年人,也有被雇来排队的大爷大妈。 鞋子从爱好者自己买来收藏,到被商家拿来“炒”,这种变化的出现,韩飞认为是源于知名歌手、球鞋设计师侃爷(Kanye Omari West)离开Nike,开始与阿迪达斯合作。 “这是一个分界点,侃爷与Nike的取消合作后,原本Nike红椰子就因为限量,价格被抬高从一万二,接着马上高位跳到了二万五。” 单款球鞋的暴利让很多人看到了资本操作球鞋的机会。 不同玩家涌入到这个圈子里面,也将球鞋的价格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于真正玩家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黄牛。”这是韩飞和赵兆的共识。对于鞋的争抢越来越激烈,个人和黄牛、黄牛和黄牛之间冲突的次数更多了。“原本是一个很好的环境,大家都可以拿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哪怕是抬价也不会抬那么厉害,现在被黄牛炒作到这个地步。”韩飞说。 因为黄牛干扰市场,球鞋圈一度纷争不断。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因为球鞋抽签排队、黄牛无视规则拿鞋常常爆发冲突。 韩飞遇到过这种事,他和朋友在一次球鞋抽签现场遇到黄牛。韩飞排队到Nike店门口,店员说鞋子不发,因为全部卖掉了,他发现有黄牛来拿货,上去质问他们,“当时有七八个黄牛,差点干起来了。”韩飞回忆道。最后这次发售重新抽签,但是一大部分鞋仍然被黄牛给拿走了。 随着线下排队抽鞋变得愈加困难,大部分球鞋玩家选择在淘宝购买球鞋。淘宝上球鞋价格的相对透明,因为球鞋店铺之间的竞争,买鞋更加便捷,将原本在线下的球鞋市场转移到了淘宝。 然而,炒鞋资金团和工作室加入了这场线上球鞋争夺战。已经在某球鞋平台上拥有十几万粉丝的卡卡,回忆起第一次看到工作室出手的时候仍然瞠目结舌。 “2017年的夏天有一双补货发售的YEEZY 350 v2 斑马,发布后突然出现了一群人,把各大淘宝店的38.5码全部买下来,导致全平台都没有库存了,所有的淘宝店都在求货。”卡卡说。 这是他经历的第一次因为垄断造成鞋子的价格起飞。 很快他发现,垄断价格并不是一件难事。 …

美团要做蓝领生意,“馒头直聘”这馒头好啃吗?

近期,“搅局者”美团又有了新动作。 近日,有消息称,美团正内部孵化一个招聘平台“馒头直聘”,由到店事业群总裁张川的团队负责,目前该业务的团队已基本确认。 对此,美团回应媒体称传闻属实,表示公司搭建这个招聘平台主要用于服务中小型合作商户,帮助他们解决“招人难、用人难”的问题。 有人说,美团股价跌了,王兴又要绞尽脑汁讲故事了。 真是这么回事么? 美团推出“馒头直聘”并不意外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馒头直聘尚处在试水阶段,聚焦在提升商户体验和求职者需求的服务链条建设,为合作商户免费提供职位发布服务。 其初期的主要目的在于帮美团商户解决蓝领的招聘问题,例如帮酒店招聘服务员和厨师,帮健身房招聘教练等。“不过未来不排除会成为一个全面开放的招聘平台”。 馒头直聘截图 由“试水”到可能存在的“全面开放的招聘平台”,这很符合美团的“调性”。 去年上市前,有美团员工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美团)未来的场景会是,商户从开店选址、到业务建立、到材料采购,再到支付,全部都在美团一个生态系统下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外力协助。” 据公开报道,美团内部就有一套类似业务雷达的检测系统。 面对市场上的各个领域,只要监测到某个公司业务日均单量超过1000单,美团就会去重点关注它,并考虑这项业务是不是也适合自己来做。 另一方面,美团近两年的一个重要趋势,便是做商户生意,加大对B端用户赋能的力度,服务涵盖供应链、金融、Saas等。 在8月中旬发布2019年半年报后,王兴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表示:美团在前半年投资了商家、商品种类、服务质量、经营能力和团队结构;下半年将会继续加大对2B服务的投资,继续提高经营效率,利用对于行业趋势的理解和实践经验来改善商业模式。 所以,美团推出“馒头直聘”并不令人意外。 “意料之内,情理之中。”节点财经创始人崔大宝这样评价,“这是平台型公司典型的边界扩充,比较符合王兴的风格。” 他同时表示,除边界扩充外,近年来灵活用工市场的快速增长,也是吸引美团啃“馒头”的重要原因。 蓝领市场快速崛起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蓝领人群大约4亿人,其中农民工2.74亿,制造业蓝领1亿人,建筑业蓝领5000-8000万,服务业蓝领1.2亿,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蓝领就业人群,其行业招聘存在的现有问题,值得引起了全国范围的重视。 蓝领群体可以划分为工厂蓝领、城市蓝领以及基础白领三类。其中工厂蓝领可以进一步分为制造业蓝领和建筑业蓝领,城市蓝领可以进一步分为中低端(如超市、保洁等)与中高端(如酒店、咖啡厅等)蓝领。这两部分人群数量可以占到总蓝领群体的90%。 据相关报告估算,蓝领招聘的年度市场规模在万亿级别,目前绝大部分市场都被线下的公司所占据。这个领域将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重量级玩家产生的蓝海。 据信用算力研究院日前发布《2019年蓝领生活与金融需求问卷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蓝领群体仍以80-90后为主, “千禧一代”刚刚迈入务工潮。从当前蓝领人群属性来看,蓝领群体仍以男性为主,占比84.22%,未婚人群占比超35%。从年龄段分布来看,80-90后已经人群占比超56%。 报告认为,蓝领群体月平均收入3000-6000元,“含金量”明显提升。通过对蓝领用户受教育水平进行调研发现,与传统意义上的“低学历、低收入”刻板印象不同,在蓝领群体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超78.92%,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近10%,月平均收入在3000-6000元。其中,21.3%蓝领月平均收入超8000元。 报告还认为,蓝领群体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快递员/物流运输人员、餐饮服务员、导购员构成中国“蓝领大军”。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及互联网浪潮推动下,蓝领群体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根据BOSS直聘创始人赵鹏披露的数据,中国有4亿蓝领,6个月换一次工作,一次平均需要2周。 这其中蕴含的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但众所周知,蓝领行业招聘痛点主要有三:效率低、成本高、招人难。而对于蓝领求职者来说,外出务工茫目无保障的原因主要有:找工作渠道单一,信息准确性差;大工厂垄断招聘,小工厂无保障;行业暴利催生暴力,黑中介猖獗,一直都是他们的顾虑。 按照美团官方的说法,美团“馒头直聘”的初衷正是帮助解决商家的蓝领招聘问题,目前已覆盖餐饮、酒店、丽人、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结婚行业等多个生活服务领域。 崔大宝表示,美团平台上的需求端与供给端产生的多样化需求,与市场日益增长的灵活用工场景刚好契合。“美团要啃蓝领市场的馒头,看中的是蓝领招聘未来的增长速度。” 有业内观点认为,美团此时切入蓝领招聘市场,其核心优势在于有大量的商户,以及大流量。一旦在平台上将商户和求职者打通,这个生意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美团下一个盈利增长点。 但事实上,美团想啃蓝领招聘的馒头,也面临不小挑战。 大量资本和玩家涌入 据亿欧网统计,截止2018年,国内主打“蓝领招聘”的互联网企业共有103家。 其中2015年,国内蓝领招聘领域共有28家新企业成立,有16家企业获得融资,为历年发展之最。所以2015年被认为是互联网蓝领招聘元年。 也正是在这一年,蓝领招聘领域发生了一起战略并购: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6个月后,斗米从58集团独立出来,自立门户。 此后,斗米、我的打工网、店长直聘等蓝领招聘平台相继崛起,运营模式已相对成熟。 美团此时带着“馒头直聘”杀入蓝领招聘市场,似乎已失先机。 从资本角度来看,今年2月,主打蓝领招聘的平台我的打工网则获得C轮融资,投资方为经纬中国。更早时候,鱼泡网获得来自优蓝网和天坤国际的1000万元战略投资,斗米获得来自高榕资本、蓝湖资本、高瓴资本等机构的4000万美元B轮融资。 从结果来看,自2015年11月至今,斗米已经在规模上发展成为垂直兼职领域第一、综合招聘领域第三的招聘行业“头部平台”。截至2018年底,斗米平台用户量已经超过7600万,平台月活访问用户超过3000万,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创始人赵世勇表示:“我们将是独角鲸公司(百亿美元估值)!” 58同城早就盯上了这块市场。58同城宣称手握4亿多高活人才库及每天近千万的求职用户。并推出58同镇项目,这是一个集本地便民服务、营销推广、政府公告、就业招聘于一体的乡镇生活信息平台。 前程无忧也在去年设立了蓝领事业部。2018年9月前程无忧与上海不锈建立战略合作,前程无忧主要提供转型意向调研、线上简历录入指导、技术支持,建立“上海不锈求职专区”、协助举办线下专场招聘会等相关服务。 BOSS直聘推出的店长直聘,三年时间注册用户达到1900万,B端数量约为400万。 图片来源:易观 整体来看,互联网蓝领招聘行业经历几年的发展已日趋稳定,新增企业数量虽然不再井喷,但现有几大玩家必将迎来更残酷的竞争。 蓝领“馒头”好啃吗? 当然,美团的“馒头直聘”并非全无机会。 美团的优势在于一手握着大量的商户,一手握着大量的流量。据Q2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12个月,活跃商家数和交易用户数分别达590万和4.2亿。 “馒头直聘”上线后,双方有合作基础,信任度高,因而可以很好为中小型商户解决招工问题。 这一切看起来完美。但有了海量用户和流量加持,就一定能发展得好吗? 显然不是,目前来看“蓝领们”并不缺乏信息,但对信息相对并不敏感,大多停留在娱乐阶段,即刷抖音、玩快手。 对招聘这种偏职场服务的功能,蓝领也是慢热的。 他们找工作更多的还是原始的“人带人”,属于同乡经济,受地域、人脉的局限,人与岗位没有办法高度匹配,其中冗长的人力资源链条也容易滋生黑中介、虚假招聘等问题。因此蓝领招聘企业如何利用好大数据算法等新技术,简化各个流程,提供从发布信息、报名筛选、班车接送、临时住宿、岗位匹配到推荐入职的“一站式”服务将成为未来的发力点。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孟庆伟表示,蓝领招聘不能一蹴而就,因为蓝领是属于技术方面的群体,因此可以通过高校+招聘、培训机构+招聘、实验基地+招聘、线上和线下互动提升能力+招聘等结合来聚集蓝领人群,将所有能储备能量、培训能力和聚集群体的平台和招聘结合到一起,招聘的效率、效果和质量会更好。 …

周杰伦MV宇宙与三大爱情定律

幸福,是创作的坟墓。这一点,在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里特别明显。  尽管对于“男主有没有回到女主身边”的结局还有争议,但整体看下来MV里过于平庸的爱情故事,还是和曾经优秀的周氏MV差了一大截。就算最后暗藏了“女主幻想男主回来”的反转,也不足以掩饰它的窠臼和土气。 都9102年了,《说好不哭》的故事框架还整得跟“豆腐西施打工帮助夫君进京赶考”一样。两人重遇的时候,男主怕不是要来一句:“辛苦娘子磨豆腐?”新型田螺妹妹也是可怕,转手就能攒出一部哈苏。 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身。劝君多自省,少怪周杰伦。孤傲如杰伦,理想型也从后座的单车女孩,变成了无怨无悔的仙草姑娘。按着《一路向北》的攒钱方法,应该会有一个男人把女主送下车,然后被男主看见,男主转身就狂跑吧。现在老婆孩子热炕头,谁还能设身处地的代入悲伤情歌?  都在吐槽新歌的旋律与歌词,硬糖君倒觉得MV才是最大减分项。歌词里写“你什么都没有却还为我的梦加油”,然后女主就各种兼职,真不是看图说话的命题小作文?不和别人比,单把《说好不哭》放在周氏MV的黄金期,那也是要被吴宗宪给锁公司抽屉的。 从MV到自导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周杰伦一直习惯在光影中找到先锋音乐的另一种形式。无论是《黑色幽默》里的外国女模,还是《七里香》里的小姑娘,抑或《发如雪》里的夏如芝,都成了让人念念不忘的故事载体。 《说好不哭》的三吉彩花固然也是美的,搭配文气的渡边圭祐和背景板东京铁塔,连梁静茹也想为你们鼓掌。在东京铁塔第一次眺望,看灯火模仿坠落的星光。这简直太适合《会呼吸的痛》了,建议杰伦转卖给梁静茹。  时代无赖,都在还债。既还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懵懂,也还如今奶茶随身的臃肿。周杰伦每一次出新歌的动静,都在宣告他依旧是华语乐坛的绝对顶流。但大家每次的“失望”都表现得跟第一次似的,也不知是演技太好,还是记性太坏。 2000-2005:男孩爱女神 如果我们检视周杰伦MV的爱情宇宙,会发现女主们从“女神”到“女生”再到“妻子”的迭代。相应的结局则是从“爱而不得”到“爱而错过”再到“爱情甜甜的”。  这当然是因为周杰伦的“本体”也发生了变化,男孩仰慕女神,男生追求女生,丈夫疼爱妻子。但相应的,情歌里那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也就被幸福生活消解于无形。 暗恋着的男生会“把你写进诗的每一页”,恋爱里的男人会筹划“礼物不需要最贵”,婚姻里的男人则希望“你什么都没有却还为我的梦加油”。 为什么女神只需要摆摆Pose啥都不做,而田螺人妻就要领取这么多任务啊?可见,爱情只能甜自己,失恋才能虐大家。揭开周氏情歌的残酷真相,探秘杰伦爱情核心价值观的迁移。是华语乐坛太悲剧,还是宠妻天王太幸福,让我们先点一首《肥家的诱惑》。 周董早期MV《可爱女人》、《娘子》、《黑色幽默》、《龙卷风》里面的女主,都是走女神路线的。尤其《黑色幽默》和《龙卷风》,是典型的爱而不得。初尝恋爱滋味的男生被甩,只能感叹“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黑色幽默》里的外国模特,硬糖君考古多年至今不得名字。昏黄的背景里,是陷入沉默的情侣。女模遗世独立,眼角眉梢满是寒意。这部MV用近乎意识流的形式,表现了恋爱无疾而终的悲剧。看到终了,都不知道两人分手的确切原因,故事本就是难解的黑色幽默。 《龙卷风》里的陈怡蓉,就是《天下第一》里的“云罗郡主”。不同于郡主的嬉笑顽皮,陈怡蓉用冷艳忧郁的气质slay全片。值得一提的是房屋支离破碎的特效,当恋爱崩塌时它们被瓦解吹落。当歌曲结尾时,断壁残垣又“反向复原”一点点拼接起来,隐喻男生已在这段爱情中“自愈”。穿着连帽卫衣带着黑帽子的Jay异常迷人,失恋少年总是别有一番韵致。  当年高晓松盛赞:“华语乐坛共一石,《娘子》独占八斗,《黑色幽默》一斗,其余一斗平分。”娘子这首歌,仿佛是一坛被女子深埋在江南的老酒,时过境迁后被掘出,喝下后顺着味蕾与食道,是一路的沧桑和荒凉。 虽然古风MV没有完整的故事线,但已出现物价混乱的情况。一顿饭吃掉三两银,还要给马儿喂牧草,真是土豪!《说好不哭》的男主拿着哈苏出国学摄影,从晴空塔打车去机场,醉人的消费观就是从《娘子》里魂穿的嘛。(图7) 在《叶惠美》这张专辑中,《以父之名》无论是歌曲质量还是MV的先锋程度,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从歌词的线索搭配MV的情节来串联,它其实不仅是对《教父》的一个致敬,而是把一个复仇故事深藏其中。小孩子目睹父亲被杀,长大后混入黑帮内部,用六次枪声暗示了复仇的成功。周旋在爱人与教父的女儿之间,爱情蒙上了阴谋的味道。 2006-2011:男生追女生 和早期的羞涩男孩不同,这一时期周董MV里的男生不再卑微,女主也不再走高冷风,而是以高校女生和古典美人居多。和初代MV中的徐若瑄还有诸多外国女模相比,那可是要接地气很多。《一路向北》中的铃木杏和《发如雪》中的夏如芝,均为典型。 周迅和李大齐恋爱时,被引荐给周杰伦,于是有了“双周之舞”《四面楚歌》的MV。虽然歌曲是拿来Diss狗仔队的,但MV的故事却是一场碟中谍。周杰伦演情报员,而周迅演女间谍。为了一个内藏重要光碟的手提包,周杰伦要抵受周迅的色诱。  你们看看,这还是那个羞涩男孩吗?这部MV最大的彩蛋,其实是最后周杰伦的自拍。这一珍贵的历史资料,为我们研究“胖伦”的巅峰颜值提供了有力佐证。虽然后来他还是跟狗仔们和平相处,送了宵夜给他们。但这首歌的横空出世,还是证明了“当他站到山顶,谁都伤害不了”。  从《发如雪》开始,再到《千里之外》和《青花瓷》,夏如芝一直是周氏MV古装美女第一人。三部作品鼎足而立,构成了一种风格迥异的叙事。在这些故事里,“错过”是一以贯之的主题。《发如雪》的红衣女和白衣女,《千里之外》的小生与女明星,《青花瓷》的前世和今生,没有一对修成了正果。 《发如雪》的故事线极强,当年硬糖君还很不羞臊的创作了一万字的同人小说。MV中渣渣侠客先和红衣女好上,不久又撩上了白衣女。红衣女气不过,毒死了白衣女,侠客要杀红衣女,却始终下不了手。MV的结尾回到了现代,侠客化身商务男,正当他要跟现代白衣女搭讪的时候,红衣女跑上来拉走了他。  如果说早期的周氏MV是“求而不得”,这一时期就是典型的“爱而错过”。类似《青花瓷》里,每一世夏如芝都要被别的男人抢走,真的非常让人不解! 而在《千里之外》里,女歌星也是爱过男生的,只是在“事业”和“爱情”里选择了前者。“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转码成现代鸡汤就等于“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了。  类似的“男生事业未成失去女生”的情节,还发生在《一路向北》MV中。在情歌创作的过程中,周杰伦敏锐地抓住了时代痛点:那就是爱情之外,永远存在着“面包”的问题。以《头文字D》为情节补充,很明显女主“既要爱情,又要饭卡”的做法非常绿茶。但MV的核心,却没有在对女生恋爱观的批评上。它花了过半的篇幅刻画男生的失落和不甘,从而奠定了在“分手必点歌单”的地位。 当然,这一时期的末端也可以看到周氏情歌对多元情歌类型的探索。既有描述艺人恋爱不易的《我不配》,也有单纯甜宠的《甜甜的》,还有主动改造赢得爱情的《阳光宅男》。 2012-2019:丈夫宠人妻 2014年,周杰伦公开与昆凌的恋情,可以视为周氏MV的又一个分水岭,同时期的专辑《哎哟,不错哦》也印证了他的心境:那就是在自己攒够了恋爱经验后,开始以教化的形式来Diss男同胞们的不成熟。 以《算什么男人》为例,当年在《双节棍》里青涩的林依晨,已经变成轻熟佳人。本是良缘佳配,奈何男生不解风情,逐渐让女生《凉凉》。当女生被暖男给追走了之后,男生才后悔莫及。少见的慢情歌,注入了周董强烈的个人意识。这个时段,只要是对的女孩,他都不会再“错过”了。  成为人父之后的专辑《周杰伦的转变》,完成了彻底的转型。《前世情人》给女儿的,《告白气球》更是甜得掉牙,《爱情废柴》想走老路子却少了几分小忧伤。要不吐槽大会上说袁惟仁结婚之后没一首好歌呢?当一个创作者的情感生活有了着落,就很难用悲伤情歌和听众达成通感。 当吃瓜群众讨论《告白气球》里小派和NaNa的演技时,我们很应该注意到它只是一首写给大嫂的甜歌。因为两人的婚纱照就是在巴黎取景的,而《告白气球》的MV从头到脚都和巴黎密切相关,说是“周昆恋爱周边合集”也不为过。  去年《不爱我就拉倒》发布时,不少歌迷震惊其“土味”。尤其是那句“哥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更是风靡社交媒体。歌迷攻陷方文山微博,呼吁“救救孩子”。而整个MV也已经放弃了完整的故事,依稀可以品味肌肉摩托男和美女的爱情酸味,但毫无深度可挖。尤其是肌肉男带上头套骑车哭泣那一段,真的很不能博得同情。受伤就跑真的很“机车”诶。  其实《等你下课》上线时, 就已经有了不祥预兆。“当我开始学会做蛋饼, 才发现你不吃早餐”这样的歌词, 只能用旋律来掩盖土味。但鉴于周杰伦许久不发新歌, 再加上他结婚生子之后愈发高大的暖男形象, 使得歌迷不忍表达不满。但周杰伦没有意识到, 自己的创作和歌迷的认识都陷入了瓶颈。 年轻的时候,歌曲主题丰富包罗万象。可人到中年,曾经拿手的情歌也开始力不从心。硬糖君不止一次反对过“幸福的人搞不成艺术”的说法,但放在周杰伦这里,似乎很可以说“幸福的人少写情歌”。尤其是苦情歌,它们的诞生如同和尚卖生发液,非常没有说服力。甜情歌也少写,甜都是自己甜,别人看来也甜不什么花样。 巅峰之处,往哪儿走都是下坡。幸福丧志,放眼长河又岂杰伦一个?与其疯狂考据《说好不哭》的各种彩蛋,来麻痹自己MV很精彩,倒不如去听听老歌。